您的位置:1健康产业资讯正文

其他几个国家制作的「方舱医院」真的都是在抄作业吗

2020-04-06 21:27:34  阅读:180+ 作者:丁香园

原标题:其他几个国家建造的「方舱医院」,真的都是在抄作业吗?

例作者:王若冰

二月初,武汉的新冠肺炎疫情压力激增,特别是几大医院出现了医疗资源挤兑、收治能力瓶颈的情况。由于无法及时收治,家庭内传播的情况也屡见报端。

为了解决这样一些问题,除了万众瞩目的雷神山、火神山医院竣工移交并分流重症外,新建的方舱医院对轻症患者的分流也成为另一个遏制疫情发展的办法。

收治轻症分流是封锁湖北后稳定社会秩序、诊疗秩序的好策略,功能并非临时医院那么简单。要知道,世卫组织与中国专家组联合研究发现,四分之三的病人在家庭内传染,只在医院收治而非迅速应对家庭内传播的情况,可能会给医疗系统内资源挤兑埋下种子。

两个月以后的今天,其他几个国家的疫情相继发酵,各地也有临时收治场所相继兴建、开放。

新闻媒体报道中常常将其他几个国家的新增收治场所等同于方舱医院,那么事实是否如此?它们反映出了各国怎样的疫情现实和应对策略?

我们在庆幸疫情高峰过去、悼念逝者时,可以吸收什么教训和经验?

韩国的「 生活治疗中心

二月底,韩国新冠确诊病例快速增加,一跃成为中国以外病例最多的国家,一周内超过 1200 例。

到了三月份,韩国迅速稳定疫情发展,且一跃成为欧洲北美等地学习的范式。

韩国疫情控制的举措以灵活、快速、高可及性的检测排查为主要措施,同时辅以高效的密切接触者追踪,以及对包括大邱和周边庆尚北道在内的重疫区进行集会、旅行、社会生活的限制。

韩国在全国各地建立了多座生活治疗中心(생활치료센터),本质上与我们理解上的武汉方舱医院在资源动员和实际作用上等同,也在分流轻症患者

那么,「集中收治轻症分流」的策略有什么重要性?

第一,阻断家庭内传播;

第二,对需要着重关注的轻症确诊病例进行持续医疗观察,减轻因为缺少监控而造成的迅速恶化;

第三,对尚未进行核酸检测确诊的疑似病例进行分流;

第四,优化医院外的检测流程和检测资源管理。

与国内情况略有不同的是,韩国在大规模检测后,进行了标准较为清晰的患者分级诊疗。

3 月 2 日,大邱市开放首个生活治疗中心时,韩国疫情应对本部已经在治疗方案中区分了四类患者,其中中症、重症以及最重症患者迅速安排负压病房或是国家定点医院治疗,轻症患者的收治就依靠生活治疗中心。其他严重病人出院可根据医护人员判断回家或者是进入生活治疗中心短暂修养。

首尔国立大学医院针对新冠患者开设的治疗中心

居住条件以单间和家庭房为主,分别隔离

图片来自: 首尔国立大学医院

截至 3 月 30 日,韩国先后在全境启用了 15 个类似的轻症生活治疗中心。12 个中心 3 月底仍有 1048 名轻症新冠肺炎病人入住;各中心大小各异,但是大多是改造已有的教育场所,利用已有的单间方便隔离收治。

虽然韩国官方报告指出,小比例轻症患者因家庭、生活原因决定在家隔离,并且在收治早期出现分流标准模糊的情况,但是这个自愿入住为前提的轻症分流模式对于缓解医疗资源挤兑是有效的。

3 月中旬,韩国因为医院床位紧张而必须待在家里的确诊人数从 3000 降到 300 以下。

位于大邱的七号中心是 这些轻症中心里规模最大的。3 月 9 日该中心开放时,即有 300 多名轻症患者入住。

韩国医学学刊近几天刊发了针对生活治疗中心模式的研究,其中不但提到单间隔离的紧平衡分配,还附了一个七号中心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韩国最早开设的一号中心内设图

图片来自:论文截图

美国的医疗舰与临时医院

近日,美国的疫情不断恶化。

疫情严重的纽约州、早期报告病例的华盛顿州和加州、二月底举办狂欢节导致疫情扩散的路易斯安那州等,都有在建或完成的临时医院。

在洛杉矶和纽约市目前分别停靠一艘海军医疗舰,也可以算作临时医疗场所。

但是,目前这些场所的用途、运营逻辑背后的疫情应对策略,与中国或韩国的角度都大大不同。

首先是带来希望的两艘医疗舰紧急扩张了医疗床位,各自有数千张床位的收治能力。

但是它们并不收治新冠患者,只是「 非新冠患者 」收治分流场所

美国的医疗舰

图源:视频截图

医疗舰的作用在于: 缓解重疫区医疗资源挤兑情况下对已经收治病人的冲击,并帮助医院增加新冠患者的收治能力。

美国各州兴建的临时医院,目标也是类似——收治非新冠患者,或是作为医院床位补充 收治新冠重症患者。

这背后逻辑并非轻症分流收治,仅仅在表面上与方舱医院的 应急功能类似。

比如纽约市 由贾维斯会展中心改建的第一所临时医院,目前有 2500 个床位。

三月底开始收治病人时, 贾维斯中心承担分流非新冠病人的职能。4 月 2 日, 维斯中心作为不堪重负的纽约市医院的储备床位改为收治新冠病人,并没有明确的轻重症分流策略。

纽约贾维斯中心

图片来源:议员Steven Smith 在推特上发布的视频

目前,美国具体的战地医院、改建医院数量,以及选址等需求随时在变更。但是每个选定的场所都会与联邦层面策略挂钩。

根据白宫近几日疫情领导小组记者会的口风,虽然医疗专家的态度从「 不考虑中国韩国的收治模式」到「 根据情况考虑」,但是目前的应对策略并没有改变的趋势,政策讨论也尚未涉及轻症病人和居家传染问题。

这种策略上的看似固执,除了有忌惮美国民众无法接受离开家庭,进入集中收治场所之外,也有疫情现实。

毫无疑问,收治轻症需要改造的场所数量和资源投入成本与检测出的轻症病人成正比。

目前美国的检测铺开瓶颈刚刚缓解,各州的检测仍然有一定临床门槛,意味着轻症筛查可能让位于确诊重症病人。

此外,中国和韩国都是一个点的疫情爆发,带动其他地区的疫情走势;而美国除了疫情得到控制的加州、华盛顿州外,纽约州尚未见拐点到来,南方以及五大湖沿岸诸地也眼见确诊病例陡增。

美国可能没有能力去广泛、有效地复制轻症收治的中韩案例,举全国之力援助重点灾区的策略似乎行不通。

英国全国一盘棋

英国的疫情应对因「 群体免疫」策略广为人知,疫情发展早期的政策判断失误、短时间内无法大规模检测,也让人为其捏一把汗。

虽然目前英国人际隔离的实施情况看来要比美国的执行好一些,但是英国的临时医院却与美国的策略基本一致。

首个兴建的临时医院是东伦敦 ExCel 会展中心改建而成的 Nightingale 南丁格尔医院,本周五刚刚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

伦敦南丁格尔大概有四千个床位,全部用作收治重症病人,每个床位都是假定达到重症监护标准的。据 BBC 报道,每个床位基本配备呼吸机,显然与轻症分流的思路有出入。

伦敦南丁格尔医院

图片来自:NHS 的推特

剩下的七所在建中的临时医院规模要比伦敦的南丁格尔小不少,床位数在 230 ~ 2000 不等。

目前,英国 各地仍然是全国一盘棋,按照伦敦南丁格尔标准在全国复制,用以应对 3 ~ 4 天翻倍的医疗资源需求。压力如此,考虑轻症、解决家庭传播只能放到次要。

德国应对策略更加完备

医疗资源相对充足的德国,在疫情发展周期上稍微落后于意大利。

由于德国早期顺利铺开了检测并能保证每周三十五万的检测量,目前在欧洲各国当中德国的情况与韩国最为相似。在临时医疗点的筹建方面,德国人的思路与韩国也有相似之处。

最先筹建的柏林 Charlottenburg-Wilmersdorf 治疗中心三月底动工,大概会配备 1000 个左右的床位。

在有限的信息中,我们大家可以观察到按照病症程度分流的思路。

柏林当地媒体 KCRW-Berlin 报道,本中心不会具有最重症病人的收治能力,意味着该中心会在峰值时分流医院的其他住院新冠病人。

Deutsche Welle 德国之声引用当地参议院消息指出柏林的治疗中心可能肩负两个目的,一则是为其他医疗机构分流,另一个则是收治较轻病症的新冠病人,起到分级诊疗、分流集中收治的效果。

德甲劲旅多特蒙德Ballspielverein Borussia Dortmund的主场 Westfalenstadion 球场自 4 月 3 日开始改做新冠肺炎病人治疗中心,专用于对疑似和确诊病例进一步分流。

虽然细节暂时不详,但德国广泛、有效的检测,对疑似病例分别诊疗,防止集中收治造成交叉感染等经验,对各国从疫情应对向逐渐复工有积极指导。

德国四月底前将每周进行十万个病毒抗体检测,在社区层面选取代表性、参考性样本进行监测性筛查;与疑似分流模式结合效果拭目以待。

这里顺便提一下德语区的奥地利,维也纳会展中心 Wien Messe 已经改建成方舱医院,给轻症患者配备 880 个隔离床位,具体实施并不确定,但是模式与武汉方舱思路一致。

其他几个国家的「 方舱案例

首先说疫情严重的欧洲大陆,重灾区意大利和西班牙都有方舱医院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或筹建,但是目前沿用武汉模式有困难,主要的经历都是投入在扩大重症收治能力上,轻症仍然在家隔离。

此外,瑞典、塞尔维亚、印度、阿根廷、巴西、加拿大等国家的「 方舱医院」筹建同样意在提升收治能力。

有必要注意一下的是东南亚。

据新华社 4 月 3 日报道,马来西亚沙登农业展览馆方舱医院 是学习中国方舱经验的正确操作。这所方舱医院名为「 低风险新冠肺炎隔离与治疗中心」,有大约 600 个床位。

菲律宾也在马尼拉筹建公共设施,意图减少社区传播,计划将轻症病人以及无症状者在方舱隔离接受两周治疗。

如果国内疫情再次爆发,方舱医院能否应对?

中国以显著代价和巨大决心、行动力二月渡劫,武汉 16 家方舱医院三月上旬都已全部休舱,35 天收治 12000 人。

虽然数字不高,也没有英雄涌现,但是在策略上的价值百科是巨大的,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分担了家庭、传统医疗情景中的峰值压力。

虽然使用方舱模式来概括大部分国家并不合适,的确在一些有余力应对疫情的国家此类分流、分级的诊疗模式也在逐步应用。

虽然我们的模式解决了武汉、湖北的燃眉之急,但是在免疫力普及之前,若新一波疫情挑战袭来,我们或许可以从几个国家的应对中学习经验。

首先,如果多个地点同时爆发新一轮疫情,我们是否还可以用同样的方式和代价兴建方舱医院来进行轻症隔离;如果进行此类操作,那么我们的分级方式、确诊病例与疑似病例的诊疗隔离方式是否需要调整?

具体来说,韩国和德国的迅速反应是建立在不同的临床和资源动员基础上的,大范围的进行病毒检测在中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的国家要以什么方式执行仍然是个值得大家探讨的问题。

如果我们审慎分配检测资源给重症病人,那么轻症的筛查效率也许无法达到德国和韩国的效率。如果德国接下来的疑似患者诊疗和抗体检测进展顺利,我们应当放下暂时的喜悦,细细消化其中得失以作自省。

最后,对疲于应对重症病例的地区和国家,我想我们应当用同情而不是讥讽来对待和评价,毕竟别人的痛苦并不会真正让自己变得更好。在为武汉同胞、牺牲医护人员默哀心酸的这个周末,冷静而有爱的态度才会让逝者的离开有所慰藉。(责编:果子)

文章的主要内容为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作者服务机构的立场

欢迎向丁香园报料!请加微信:dxylzzb

责任编辑: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