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15—21日是第26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今年的肿瘤防治宣传周主题为“癌症防治 共同行动”,旨在倡导政府、社会、个人积极行动起来,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打造健康支持性环境,广泛开展防癌科普宣传,提高全社会癌症防治意识和能力,切实降低癌症疾病负担。
▲2019年肿瘤防治宣传周期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组织专家咨询。
我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超过350万,死亡病例超过200万,防控形势严峻。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徐立斌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正常采访时表示,近年来,我国肿瘤患者发病率和死亡率持续走高,恶性肿瘤慢慢的变成了严重威胁中国人群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癌症防控不只是中老年人的事情,要从小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接触烟草、酒精等致癌因素,降低癌症的发生风险。
来自国家癌症中心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我国恶性肿瘤死亡占居民全部死因的23.91%,近十多年恶性肿瘤发病率、死亡率均呈持续上升态势,恶性肿瘤发病率每年保持约3.9%的增幅,死亡率每年保持2.5%的增幅。
肺癌、乳腺癌和结直肠癌发病率显著上升
徐立斌表示,我国最常见的癌症包括肺癌、乳腺癌、胃癌、肝癌、结直肠癌、食管癌、子宫颈癌、甲状腺癌等。近年来,肺癌、乳腺癌及结直肠癌等发病率呈显著上升趋势,肝癌、胃癌及食管癌等发病率仍居高不下。
他进一步介绍,肺癌位居我国恶性肿瘤发病首位。其他高发恶性肿瘤依次为胃癌、结直肠癌、肝癌和乳腺癌等,前10位恶性肿瘤发病约占全部恶性肿瘤发病的76.70%。
其中,男性发病首位为肺癌,每年新发病例约52.0万,其他高发恶性肿瘤依次为胃癌、肝癌、结直肠癌和食管癌等;女性发病首位为乳腺癌,每年发病约为30.4万,其他主要高发恶性肿瘤依次为肺癌、结直肠癌、甲状腺癌和胃癌等。
在男性中,前列腺癌近年来上升趋势明显,已位居男性发病第6位;女性中,甲状腺癌增幅较大,在女性恶性肿瘤发病谱中已位居发病第4位。
徐立斌指出,致癌因素十分复杂,包括化学、物理和慢性感染等外部因素以及遗传、免疫、年龄、生活方式等自身因素。
大部分肿瘤有遗传倾向
大部分癌症是人体细胞在外界因素长期作用下,基因损伤和改变长期积累的结果,是一个多因素、多阶段、复杂渐进的过程,从正常细胞发展到癌细胞通常需要十几年到几十年的时间。
“肿瘤的发生是生物进化当中一个正常的过程,每个人的体内都有可能产生肿瘤。”徐立斌分析说,肿瘤细胞生长很慢,是一个慢性的消耗过程。
“肿瘤不是遗传病,但大部分肿瘤有遗传倾向,遗传因素对肿瘤的发生发挥及其重要的作用。”徐立斌强调,很多常见的肿瘤都是多基因遗传的肿瘤,这些肿瘤的发生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多基因遗传的乳腺癌、胃癌、肺癌、前列腺癌、子宫颈癌等,患者的一级亲属发病率显著高于一般群体的发病率。
同时,少部分肿瘤是按单基因方式遗传,这些单基因遗传的肿瘤的特点是发病年龄轻而且是双侧发生或多发性的。例如,遗传性的视网膜母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和嗜铬细胞瘤等肿瘤是以常染色体显性方式遗传的。某些单基因遗传的综合征常与肿瘤的发生联系在一起。
徐立斌表示,在人类3000多种单基因的遗传性疾病中,有240多种综合征都有不同程度的患肿瘤倾向。这类单基因遗传病属遗传性癌前疾病,常被称为遗传性肿瘤综合征,大部分按常染色体显性方式遗传,部分属常染色体隐性或X性连锁遗传,如家族性结肠息肉病、基底细胞痣综合征、多发性内分泌腺肿瘤综合征等。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1/3的癌症可完全预防;1/3的癌症能够最终靠早期发现得到根治;1/3的癌症能够应用现有的医疗措施延长生命、减轻痛苦、改善生活品质。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可降低癌症发生风险
目前,我国通过三级预防进行癌症防控,一级预防是病因预防,减少外界不良因素的损害;二级预防是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三级预防是改善生活品质,延长生存时间。
国际先进经验表明,采取积极预防、规范治疗等措施,对于降低癌症的发病和死亡具有显著效果。
我国实施癌症综合防治策略较早的一些地区,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已呈现下降趋势。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癌症是一种生活方式疾病,吸烟、肥胖、缺少运动、不合理膳食习惯、酗酒、压力过大、心理紧张等都是癌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戒烟限酒、平衡膳食、适量运动、心情舒畅可以有效降低癌症的发生。
徐立斌指出,癌症的发生是人全生命周期相关危险因素累积的过程。癌症防控不只是中老年人的事情,要尽早关注癌症预防,从小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接触烟草、酒精等致癌因素,降低癌症的发生风险。
癌症是由于自身细胞基因发生明显的变化而产生的,是不传染的,但一些与癌症发生密切相关的细菌(如幽门螺杆菌)、病毒(如人乳头瘤病毒、肝炎病毒等)是会传染的。
人们通过保持个人卫生和健康生活方式、接种疫苗(如肝炎病毒疫苗、人乳头瘤病毒疫苗)能够尽可能的防止感染相关的细菌和病毒,从而预防癌症的发生。
防癌体检是在癌症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针对常见癌症进行的身体检查,其目的是让群众知晓自身患癌风险,发现早期癌症或癌前病变,进行早期干预。
徐立斌指出,随着医疗工作者对恶性肿瘤诊治水平的逐步的提升,恶性肿瘤的早期检出率大幅度的提升,治疗手段多样有效,患者的生存时间得到极大提高。
早诊早治是提高癌症生存率的关键
“早诊早治是提高癌症生存率的关键。癌症的治疗效果和生存时间与癌症发现的早晚密切相关,发现越早,治疗效果越好,生存时间越长。”徐立斌表示,规范化治疗是长期临床治疗工作的科学总结,根据肿瘤类型和疾病分期来决定综合治疗方案,是治愈肿瘤的基本保障。
很多恶性肿瘤在早中期都能够最终靠手术得以根治。即便是晚期肿瘤,通过放疗、化疗、靶向治疗等综合治疗,也可能得以长期生存。部分肿瘤患者可以长期带瘤生存,就像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疾病一样。
目前,采用技术手段可以早期发现大部分的常见癌症。使用胸部低剂量螺旋CT可以检查肺癌,超声结合钼靶可以检查乳腺癌,胃肠镜可以检查消化道癌等。
人们要根据个体年龄、既往检查结果等选择正真适合的体检间隔时间。防癌体检专业性强,讲究个体化和有效性,应选择专业的体检机构进行。
徐立斌表示,人们应关注身体出现的癌症危险信号,出现以下症状应及时到医院诊治:身体浅表部位出现的异常肿块;体表黑痣和疣等在短期内色泽加深或迅速增大;身体出现的异常感觉:哽咽感、疼痛等;皮肤或黏膜经久不愈的溃疡;持续性消化不良和食欲减退;大便习惯及性状改变或带血;持久性声音嘶哑,干咳,痰中带血;听力异常,鼻血,头痛;阴道异常出血,特别是接触性出血;无痛性血尿,排尿不畅;不明原因的发热、乏力、进行性体重减轻。
一旦确诊为癌症,患者应尽快到正规医院做规范化治疗,不要轻信偏方或虚假广告,以免贻误治疗时机。
中国消费者报新媒体编辑部出品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中国消费网
记者/孙燕明
编辑/孙燕颖
监制/何永鹏 田珍祥